2025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以“網絡安全為人民,網絡安全靠人民——以高水平安全守護高質量發展”為主題。如今工程項目建設已邁入數字化:智能塔吊、智能安全帽、電子圖紙、手機看進度等“數字工具”提升效率的同時,也面臨圖紙被偷、系統被黑、數據丟失等風險,可能導致工期延誤、經濟損失。工程項目如何做好網絡安全,守好“數字家當”?
給數據“上把鎖”:工程核心信息別“裸奔”——從勘察到竣工,讓每份資料都“安全到家”
工程項目里的東西都金貴:地質報告、設計圖紙、進度計劃,這些就像工程的“家底”,一旦被人偷了、改了,麻煩就大了。怎么護好這些“家底”?
資料分好“保密等級”:重要的圖紙別誰都能看,比如只有設計師能打開帶尺寸的詳細圖,施工隊看簡化版就行;工人的考勤數據、工資信息單獨存,設密碼鎖,別和施工進度表混在一起。
?
傳文件走“安全通道”:工地上拍的現場照片、填的日報表,別用微信隨便發,用公司專門的加密軟件傳;電腦里存的圖紙,定期備份到U盤或硬盤,萬一電腦壞了,資料還能找回來。
?
定期“大掃除”過期數據:有些老項目的資料放了好幾年,早就沒用了,及時刪掉,省得占地方還不安全;如果要把資料傳給外面的公司(比如設計院、監理方),先問清楚對方有沒有資質存這些數據,別隨便轉發。
給網絡“裝個保安”:工地設備別讓人隨便連——智能工具好用,但得防著“不速之客”
現在工地越來越智能:塔吊有感應器能報警,攝像頭能遠程看現場,甚至無人機能航拍進度。這些設備連上網才好用,但也可能被壞人盯上。怎么讓智能設備“只聽自己人指揮”?
給工地網絡設“門禁”:工地的Wi-Fi和辦公網絡設復雜密碼(別用123456!),只有項目部登記過的手機、電腦才能連;陌生設備想聯網,系統會自動提醒管理員,確認是“自己人”才放行。
?
智能設備“看好家”:塔吊上的感應器、大門口的道閘機,這些設備聯網后就不管了,定期檢查有沒有異常——比如突然半夜自動啟動、屏幕上跳出奇怪的字,可能是被人遠程控制了,趕緊斷電檢查。
?
電腦手機“打疫苗”:工地上的辦公電腦、管理人員手機,都裝殺毒軟件,像給設備“打疫苗”;別隨便插來歷不明的U盤,別點開郵件里不認識的附件(比如標題寫“施工進度表”,點開卻是病毒)。
?
人人都是“安全員”:安全意識比技術更管用——別讓小疏忽變成大麻煩
網絡安全周常說“安全靠人民”,這話在工地特別實在。很多時候不是設備不行,而是人不小心:比如密碼寫在便利貼上、U盤隨便借人、點開了釣魚鏈接……這些小習慣可能讓之前的防護都白搭。怎么讓每個人都當“安全哨兵”?
安全知識“學了有獎勵”:項目部的安全知識答題贏日用品,教大家記牢:“陌生鏈接不點、陌生郵件不回、密碼定期換”;新工人進場時,除了安全培訓,再加一節“網絡安全課”,講講工地資料不能隨便發朋友圈。
?
定期“練手”應對突發情況:每季度搞一次“模擬演練”,比如假裝圖紙被加密打不開了、電腦中病毒了,讓大家一起練怎么處理——誰負責斷網、誰負責聯系技術人員、誰負責從備份里恢復資料,練熟了真出事才不慌。
?
發現問題“趕緊說”:工地上設個“安全意見箱”,不管是工人還是技術員,發現哪里不對勁(比如電腦突然變慢、有人打聽項目機密),隨時報告給項目部,讓大家都成“安全監督員”。
?
網絡安全不是什么高深的事,就像蓋房子要打牢地基——數據鎖好、網絡看好、人人留心,工程建設才能又快又穩。2025年網絡安全宣傳周提醒我們:數字時代,安全和發展就像車的兩輪,缺一個都走不遠。讓我們從每個細節做起,給工程項目穿上“安全衣”,用“穩穩的安全”,蓋起更多“放心的工程”!
?